诸帝之陵,类生前已卜吉地,开始营建,泰,昌诸陵率皆如此。唯履霜 末世,海内多故,营墓之举或未遑及,如崇陵地点,即德宗崩后始择定者。 宣统元年兴工,民国四年始成,盖清室陵寝工程之最近者也。
[1] 《元史地理志》;王璧文《元大都城坊考》,见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》第六卷第三期。
[2] 《元故宫遗录》。
[3] 《辍耕录》。
[4] 《马可波罗行纪》冯承钧译本。
[5] 《明史·地理志》。
[6] 《明太祖实录》。
[7] 《明史?舆服志》。
[8] 单士元、王璧文《明代建筑大事年表》。
[9] 《日下旧闻考》。
[10] 缪小山《云自在龛笔记》。
[11] 刘敦桢《清皇城宫殿衙署图年代考》。
[12] 《盛京通志》。
[13] 刘敦桢《易县清西陵》。
第二节元代实物
一元代木构
就结构方法论,元代与宋金虽尚多相似之点,似应在上章叙述,然其整 个建筑活动,以大都为中心,创建明、清北京之规模,六百余年继续不断, 故元、明、清实应作一时期之三阶段论。
元故宫于明初为大将军徐达拆毁,其建筑物后世无存焉。今所存元代实 物亦如前代遗例,仅各州郡零散殿堂数处而已。
阳和楼[1]在河北正定城中央,下为重台,上建屋 七间;砖台下开两券门如城门。楼屋平面广七间,深三间,比例狭长。其柱 头间阑额刻作假月梁形,为罕见之例。其角柱上普拍枋出头角上刻一入瓣, 为元代最常见作风。角柱生起尤为显着。内部梁架当心间,次间,梢间三缝 各不同,颇为巧妙,两际结构更条理井然。斗拱双下昂单拱计心,其柱头铺 作实际上为昂嘴华拱两跳。梁栿外端出为蚂蚱头,已兆见明、清桃尖梁头之 滥觞,其补间铺作第一跳亦为假昂,但第二层昂斜上,后尾挑起,仍保持其 杠杆作用。至于华拱后尾施横拱,宋代仅见于《营造法式》,但实物则金元 以后始见盛行。楼准确年代无考,元至正十七年曾经重修,想当为金末元初(约公元 1250—1290 年间)所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