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濮议”当中,司马光与欧阳修针锋相对,水火不容,互称对方为奸邪。但事情过去之后,欧阳修对司马光,又能诚心举荐,不遗余力。
这当然是一种政治高度文明的表现。
翰林学士隶属学士院,即翰林院。翰林院设翰林学士承旨、翰林学士、知制诰、直学士院、翰林权直、学士院权直。翰林学士承旨是翰林036院的长官,“不常置,以学士久次者为之”,常常空缺,是个论资排辈的职位。凡以别的官职入院又未授任学士,叫做直院;学士俱缺,以别的官职暂行院中文书,叫做权直。翰林学士“掌制、诰、诏、令撰述之事”,皇帝“乘舆行幸,则侍从以备顾问,有献纳(进言供采纳)则请对,仍不隔班”,相当于皇帝的高级秘书兼顾问。
学士院可以说是宰相的摇篮。宋人叶梦得在《石林燕语》中写道:“祖宗用人,多以两省(中书省与枢密院)为要,而翰林学士尤号清切;由是登二府者,十常六七。”由翰林学士进入两府的,十人当中就有六七人。经学士院而任宰相的人数,宋人李心传在《朝野杂记》中曾有专门的统计,他说自建隆至熙宁,在翰林院的共一百零八人,而做到宰相的,就有二十一人。其中,太祖时九人,一相;太宗时二十三人,四相;真宗时十五人,四相;仁宗时五十二人,九相;神宗时十人,三相。